我区将在全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19日上午,从我区推进“十三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会议获悉,综合考虑各镇(街)不同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区拟通过3-5年努力,力争2018年实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80%的自然村完成环境整洁任务,到2020年全区基本完成环境整洁任务。
副区长黄国杰在会上强调,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定期通报整治工作情况,全面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幸福感。
建设过程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逐村连片推进,逐步配套完善,根据印发的《关于推进清城区“十三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16年完成20%自然村环境整治、建成美丽乡村81个,2017年完成30%自然村环境整治、建成美丽乡村183个,2018年完成30%自然村环境整治、建成美丽乡村183个,2020年全面完成环境整治、建成美丽乡村81个。
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
《实施方案》明确,清城区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求,由点到面、由标到本,全面整治农村垃圾污染、生活污水、畜禽污染和乱搭乱建现象。
其中,因地制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转运、区处理收运处理体系,将村庄卫生保洁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范畴,设立保洁员。
推广氧化塘、湿地等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微动力和无动力污水处理工艺,全面实行村庄内畜禽集中圈养和污染综合治理。
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到2018年全区农村卫生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80%、90%。
此外,以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农户庭前屋后和村庄周边山地为中心,建设一条进村绿化生态路、一个乡村森林(湿地)公园、一块庭院绿化示范区和一片水源涵养林,整体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
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消防、防洪、应急避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其中,因地制宜建设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基本实现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农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逐步推进20户以上自然村连通光缆,实施4G网络入乡进村工程,逐步实现全区自然村的基本覆盖。
完善集公交、培训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等服务于一体的“30分钟农村基层服务圈”,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加快覆盖农村基层的公共服务网络建设。
挖掘“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宜居促宜业发展乡村旅游
根据《实施方案》,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我区将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充分挖掘和发挥乡村的文化功能,发展地域文化、人文历史、山水美景、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绿色食品等具有浓厚岭南乡村特色的休闲旅游资源。
其中,结合开发利用资源,发展湿地旅游、森林旅游、山溪漂流等山水旅游项目。结合拓展农业领域和功能,发展茶果采摘、鱼类垂钓、珍奇动植物观赏等休闲农业项目。结合保护、整理和挖掘地域文化和人文资源,发展农耕文明、传统村落和古驿道、民族风情和农家情趣体验、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文化旅游项目。结合开发农家庭院和绿色食品的旅游功能,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等休闲旅游项目。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行“乡村、村乐、民宿”联动发展模式,重点开发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等产品,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此外,加快城镇公共文化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村村有文化室、文化小广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城市现代文明。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互联网进村入户、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服务工程,为农民群众免费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吸引工商企业参与村庄整治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我区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村庄建设的主体作用,加强村务公开、财务公开、阳光操作,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村庄规划和整治方案的制定、整治建设内容和筹资投劳的确定、建设项目招投标,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来决策。
按照“双方自愿、量力而行”原则,可动员和引导更多的工商企业、先富群体、显身贤达捐资村庄整治建设,广泛动员在外创业的经营者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拓宽社会资本进入渠道,引导工商企业重点捐助建设和改造村办公楼、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室、卫生室、文体活动设施、小型公园和村内道路、路灯、绿化、饮水及污水管网等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鼓励工商企业以合作开发方式,投资村内连锁超市、幼儿园、宅基地整理、旧村改造、中心村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经营性的社区服务和建设项目,并参与农村文化保护修复和扶贫救助事业。